14.加强“大信访”格局建设。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形成信访工作从源头抓、全过程抓、大家抓的新格局。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党政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制度。坚持把解决问题作为信访工作的着力点,落实首办负责制,提高初信初访化解率。完善复杂疑难信访领导包案、部门会办和督查督办工作制度,加大对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环境保护、物业管理、涉法涉诉信访、生效判决执行难等复杂疑难信访问题的化解力度,依法做好信访事项“三级终结”和信访人员教育管理工作,有效解决一些信访事项“终而不结”问题。严格实行突出信访问题和重点信访事项通报制度,完善信访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市、县(区)建立解决特殊疑难信访问题专项资金,规范管理使用,做好困难信访群众帮扶救助工作。
15.推进网络问政大平台建设。切实加强网络问政平台的整合,构建网络问政大平台,提倡和鼓励群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督政。搭建“网上信访局”,对网上诉求实行集中受理、分类承办。以《网上宿迁》网络问政平台为主体,各县(区)要建立相应的网络问政平台和工作机制,实现市、县(区)网络问政平台的信息无缝转接。市、县(区)党委、政府及其所属相关部门,要全部建立网上公务处理平台。
16.拓展“12345”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整合“12345”政府热线、122社会求助热线以及市政府职能部门现有服务热线(110、119、120等报警救助电话除外),成立市“12345”政府热线服务中心,实行挂牌实体化运作,负责群众救助、意见、建议和诉求的受理分流、交办督办、督查通报,落实与承担任务相适应的编制和人员,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各县(区)政府要成立服务热线分中心,以“12345”政府热线作为统一对外号码,负责受理政策咨询、公共信息查询、监督投诉、法律在线、公共设施设备报修、居家养老等便民服务事项,形成集中受理、统一调度、整体联动、一站式服务、全天候运行的公共热线服务体系。对受理的事项,能直接处理的当场予以答复;需紧急处理的通知相关职能部门迅速派人到现场处理;需相关部门研究处理的一律转入网络平台交办答复。
17.强化网络问政效能建设。建立完善网络问政流程管理制度,严格遵循办理时限要求,确保不停办、不漏办、不超时办。探索建立网络考评、监督机制,加大问责力度,强化问责效能,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四、完善“六大体系”,构筑社会保障网络
18.完善收入增长体系。大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建立健全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工资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工资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增加职工工资性收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打造省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市,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确保最低工资标准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低收入者收入增幅高于平均收入增幅,不断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