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壮大三大港口群。重点建设厦门、福州、湄洲湾三大港口群,构建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集装箱、大宗散杂货、对台客货滚装运输系统。厦门港:推动以集装箱运输为主、散杂货运输为辅、客货并举的国际航运枢纽和国际集装箱中转中心建设,到2015年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箱;福州港:积极推进福州、宁德港一体化整合,加快主要港区的专业化、规模化开发建设,建成集装箱和大宗散杂货运输相协调的国际航运枢纽港,到2015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5亿吨。湄洲湾港:加快开发湄洲湾港,建设大宗散装货物接卸转运中心,建成以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相协调的主枢纽港,到2015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5亿吨。
2、建设“三纵六横九环”铁路网。加快实施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海西铁路网规划的铁路建设项目,构建快捷出省的“三纵六横九环”海峡铁路网。加快新建干线铁路和支线铁路建设,积极推进铁路功能整合和扩能提速改造,建设一批连接全省主要港口、重要工业基地的铁路支线。到2015年,实现各设区市通快铁,铁路覆盖90%以上县市,全省铁路通车里程达5000公里,铁路进出省通道增至10个以上。
3、建设“三纵八横”高速公路网。加强纵深推进、南北拓展的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建设绕城高速公路和联络线建设。到2015年,全省高速公路里程突破50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全面完成“两纵两横”国道和“八纵九横”省道改造,加快县道改造步伐,形成主干线、干线、支线相连接、高效便捷的公路交通网络,实现与重要城镇、重大产业基地、交通枢纽和海陆口岸相连通。到2015年,全省公路网通车总里程突破10万公里。
4、加快民航发展。完成5个既有机场扩能工程,加快推进厦门新机场、三明沙县机场、福州机场二期、武夷山机场迁建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宁德、莆田、漳州机场军民合用工程,开展平潭机场前期研究,形成以福州、厦门国际机场为主的干支结合的空港布局。拓展国际国内航线航班,扩大厦门机场开放航权,争取福州机场开放航权。支持厦门航空公司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引入基地航空公司。
(二)建设三级物流运作设施网络
加强物流运作设施网络的建设,着力建设物流节点城市,各物流节点城市建设一批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和专业化物流配送中心、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形成“物流节点--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三级物流运作设施网络,确保物流设施之间的相互衔接和良好运作。
1、建设物流节点城市。依托中心城市、产业集聚区、货物集散地、综合运输枢纽和港口资源,建设厦门、福州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泉州、莆田、漳州、龙岩、宁德、三明、南平、平潭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发展成为我国物流系统的重要节点。
2、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围绕建设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的要求,依托“三湾、两带、十区”,建设福州保税物流园区、前场铁路大型货场、云霄光电物流园、泉州台商投资区临港物流园区、华南工业原料商贸城、武夷新区物流园区、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海西龙门物流园区等一批综合物流园区;在湄洲湾、罗源湾布局建设石油化工、冶金能源、大宗散货中转储备基地。
3、建设专业化物流配送中心。在电子、石化、装备制造等产业聚集区,煤炭、钢铁、重要矿产品、建材、纺织、水产、农资等专业化产品和规模生产优势突出的地区,建设福建省农业生产资料物流中心、海西福州快件处理中心、江阴港口物流中心、嘉里物流中心、厦门港务叶水福仓库、晋江陆地港、苏宁电器物流配送中心、福建三都澳水产品冷链物流等一批专业化物流配送中心,服务产业集群发展、新农村建设、城市消费和闽台产业对接。
(三)推进物流信息化
推进物流信息化,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和电子口岸建设。
1、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加快信息业与物流业的融合,扶持一批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成长,开发符合物流企业需求的软硬件产品,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创造条件。推动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和物流信息数据中心,加快全省性、区域性和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区域间物流平台的信息共享。加快构建商务、金融、税务、海关、邮政、检验检疫、交通运输和工商管理等政府部门的物流管理与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2、推广应用物流信息技术。加大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推广应用力度,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鼓励物流企业广泛采用条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等自动识别和标识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等,实现商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流程可视化。大力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推动物流企业建立信息系统,并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以及其他应用信息平台对接。
3、加大电子口岸建设力度。以口岸服务项目为重点,以福建电子口岸为“门户”,统一标准、统一认证、统一品牌,加快建成融通关、物流、商务、监管等功能于一体的大通关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企业一个“门户”入网、一次认证登录、“一卡通”缴费和“一站式”服务;加快福州、泉州电子口岸二期应用项目建设,推动漳州、莆田、宁德、三明、南平、龙岩和平潭电子口岸一期应用项目建设,实现电子口岸覆盖全省;推进我省电子口岸与中西部省份电子口岸对接、与中国电子口岸的联网运行和数据交换;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陆地港信息化建设。
四、全面提升现代物流业竞争力
(一)培育壮大物流企业
1、加强物流企业能力建设。实施重点物流企业培育扶持工程,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引导、支持物流企业更新管理理念,建立相应的服务质量标准及质量保证体系,推进应用技术的集成创新和物流设施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鼓励物流企业不断扩大服务领域,提供物流技术、管理咨询、保险团购等增值服务,推广仓单质押融资、在途货物抵押等物流金融业务。推动物流企业到省外设立网点,购并省内外的物流企业或与之建立战略联盟,不断完善服务网络和信息网络。着力培育20家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强、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提高物流市场集中度。鼓励物流企业参与国家A级物流企业综合评估和参评全国物流先进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专栏4:20家重点培育和扶持的物流企业名单
|
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福建省盛辉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盛丰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福建荣泰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八方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宏捷物流有限公司、福州市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福建万集物流有限公司、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厦门港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建发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国贸泰达物流有限公司、厦门弘信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叶水福物流(厦门)有限公司、嘉里大通物流(厦门)有限公司、厦门速传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福建兄弟物流有限公司、福建省邮政公司、中国外运福建有限公司、厦门中远物流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