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节约能源“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健全财税价格政策。加大公共财政的节能投入,确保节能专项资金预算额度逐步增加。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完善基于节能效益评价的“以奖代补”政策,支持实施节能和新能源应用项目。落实国家节能产品惠民政策,逐步扩大节能产品推广应用补贴范围,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细化措施,落实节能项目、节能环保设备购置使用等税收减免政策。认真执行国家能源资源税收政策。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加强高耗能企业类别及能耗水平甄别工作,及时公布实行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政策的企业名单。根据我省产业实际,修订差别电价加价目录,提高加价标准,扩大实施范围,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发展。对超过国家和省能耗限额的产品与用能单位,依法执行惩罚性能源价格。推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全面推行供热计量收费。完善新能源、余能发电上网价格政策和电价补贴政策。创新投融资机制。开展节能金融产品创新示范,拓宽用能单位节能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根据节能融资需求特点,简化手续,优先为节能项目提供融资、保理、担保、优惠利率贷款、增加授信额度等服务。多渠道筹措资金,引导国有资本、外资、民间资本进入节能和新能源应用领域。提高信贷审核标准,从严控制高耗能行业的信贷投入。

  (三)完善节能市场机制

  认真落实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政策措施,优化市场环境,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建立节能服务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提高准入门槛,实施节能服务行业信用评价公示制度,严格动态管理。制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评价标准,健全合同能源管理实施机制,规范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发展壮大一批节能服务公司,培育一批专业化、特色化的节能服务咨询机构。加强节能产品认证。根据我省特色节能产品,定期公布节能产品认证目录,对通过节能产品认证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培育节能装备产业集群。加强节能认证和检测能力建设。落实国家能效标识制度。定期公布节能产品政府采购补充清单,实行节能产品政府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加强对政府采购节能产品情况的监督检查。鼓励开展节能自愿协议,扩大实施范围,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对实施节能自愿协议,取得积极节能成效的企业给予扶持。支持发展清洁发展机制,积极凝炼申报碳减排交易项目。探索建立节能量交易制度,制定相关标准,搭建交易平台,开展节能量交易试点。

  (四)实施能耗总量控制

  实施能耗强度与能耗总量相结合的调控制度。按照节能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根据全省及各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耗状况、节能潜力等情况,科学测算能耗总量指标,建立强度指标与总量指标相结合的节能指标体系,合理分解各项指标,通过实施能耗总量控制,确保完成能耗强度目标。加强对各市、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的跟踪监测,对能耗强度过高或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的地区和单位,合理控制能源消费规模。按照有序用电、节约用电、高效用电的原则,落实用电方案。从严控制高耗能单位和产能过剩行业用电,坚决停止不符合产业政策、违规建设和淘汰类企业的用电。加强自备电厂监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五)加快节能技术进步

  加大节能技术研发投入,实现节能研发资金逐步增加。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用能单位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技术创新体系。围绕重大关键共性节能技术,开展研发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技术和高效节能设备。定期公布先进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推广目录,加快节能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引导用能单位和金融机构投资方向,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步伐。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淘汰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设备,改善产品结构,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加强节能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外国政府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资金,开展节能课题研究,实施节能项目,引进先进节能技术、理念,提高节能创新能力。鼓励我省用能单位积极与国际知名公司开展节能技术交流合作,联合开发适销对路的节能技术产品。

  (六)强化节能监察执法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国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山东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快制定能评审查、重点用能单位监管、高耗能行业节能区域(企业)限批制度等配套政策。尽快修订《山东省节能监察办法》(省政府令第182号),完善能耗限额、节能技术和管理等地方标准体系。围绕工业、建筑、交通和新能源开发中的重点领域,制订一批节能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提高节能市场准入门槛。加强节能监察机制建设。巩固省市联动机制,强化部门联合执法,完善日常监察与专项监察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建立节能监察与帮促服务相结合的机制,逐步建立健全节能监察工作长效机制。集中开展项目能评、淘汰落后、能源计量、能效标识和限额标准专项执法监察,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经限期整改仍达不到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加强节能监察机构能力建设。按照快速反应、及时诊断的要求,增强软硬件能力,提高节能执法效能。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