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21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和管办分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管、文化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国有文化资产绩效考评办法,将绩效考评结果与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经费安排、资产配置、经营者收入挂钩,确保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加快文化立法,制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文化产业振兴、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建立完善区(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确定其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理顺文化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文化市场准入机制,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执行文化资本、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市场准入和退出政策。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建设“文化环保”城市。
22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培育合格市场主体。推进国有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报业、广电、出版发行、网络、演艺等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速股份制改造步伐,争取尽快上市,做大做强国有文化企业“五朵金花”。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强绩效评估考核,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机制,吸纳有代表性的社会人士、专业人士、基层群众参与管理。
23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重点发展图书报刊、影视产品、电子音像制品、演艺娱乐、书画交易、动漫游戏、工艺美术品等文化产品市场,加快培育资本、产权、版权、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市场。加快文化产品物流基地建设和文化流通企业发展,构建连接国内外、贯通城乡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发展文艺演出院线,推进电影院线建设。加强各类文化协会组织建设,大力发展经纪、代理、评估和咨询等文化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其在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方面的作用。
24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完善和落实文化体制改革政策,加大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扶持力度,明确责任,落实任务,确保改革单位投入不减少、条件有改善、人才不流失、发展可持续。对国有文艺院团落实一团一场和免费配备流动演出车。对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再延长五年。针对文化单位不同特点和文艺人才培养规律,围绕改革人员分流安置、医疗、养老、离退休待遇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等关键环节,制定青岛市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政策,创造有利于改革的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