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市工业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实施计划的通知

  (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根据《绍兴市工业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所明确的重点领域,以解决工业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全力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重点在创新产业提升机制、区域联动发展机制、民营企业管理机制、资源要素配置机制、投融资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尤其要健全工业转型升级考核评价机制,并将其纳入对各地各有关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

  附件:
  绍兴市工业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2010年计划任务表

 工作内容目标任务责任单位
一、发展新产业1. 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整合政策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将新兴产业推进情况列入对各地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完成规划编制,制定实施办法,完善配套政策市经贸委牵头,市财政局等部门配合
2. 实施新兴产业发展若干项目专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完成新兴产业投资120亿元以上,投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市经贸委牵头,各县(市、区)及市直开发区(新区)负责实施
3. 设立新兴产业园区,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优先支持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建立高层次研发中心,加快高新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完成专业园区规划,争取创建1家新兴产业公共平台、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市发改委、科技局分别牵头,市经贸委等部门配合
4. 积极承办国家级产业发展论坛、研讨会等,全力提升产业影响力承办2次以上新兴产业发展论坛市经贸委牵头
二、建设大集群5. 围绕现代纺织等五大优势产业,铜加工、珠宝首饰等特色产业,以落实规划为重点,分产业拟定年度工作计划,形成市县联动推进体系力争五大产业规模以上产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投资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市经贸委牵头,各县(市、区)及市直开发区(新区)负责实施
6. 推进纺织集群提升试点,重点推进绍兴县纺织、大唐袜业、嵊州领带等分类试点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市经贸委牵头,绍兴县、诸暨市、嵊州市负责实施
7. 创新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在诸暨店口等中心镇开展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三化融合”发展试点全面启动试点,重点推进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市经贸委牵头,诸暨市负责实施
8. 规划建设若干创意产业集聚区,重点加快柯桥纺织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发挥创意大厦、科创大厦作用,优化柯桥纺织指数发布,举办创意博览会等柯桥纺织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市发改委牵头,绍兴县负责实施
9.推进中国轻纺城提升发展,实施诸暨大唐袜业城、中国领带城等专业市场改造升级,启动绍兴市珠宝首饰专业市场规划建设上述专业市场改造提升及规划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市商贸办牵头,相关县(市、区)负责实施
10. 推进绍兴经济开发区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落实扶持政策,强化基础配套,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力争在重大项目引进方面取得突破市外经贸局牵头,绍兴经济开发区负责实施
11. 加快袍江、绍兴柯桥、诸暨、上虞等物流中心规划建设,培育发展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发改委牵头,相关县(市、区)负责实施
三、构建大平台12. 启动滨海新城核心区块(江滨区)开发建设,统筹推进袍江工业区、绍兴县滨海工业园区和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发展,打造浙江省重要的产业发展平台滨海新区建设全面启动滨海新城管委会牵头,绍兴县、上虞市、袍江新区共同实施
13.加快全市1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重点推进袍江新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绍兴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完成省级开发区整合工作,国家级开发区建设力求突破市外经贸局、科技局分别牵头,各县(市、区)、市直开发区(新区)负责实施
14. 启动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装备、绿色印染、生物医药、绍兴黄酒等10个左右重点特色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引导特色产业向园区集聚完成10个特色产业园区规划,并全面启动实施市经贸委牵头,各县(市、区)、市直开发区(新区)负责实施
四、培育大企业15. 培育龙头型企业,紧抓100家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出台相关政策,健全联系机制。完善上市公司培育机制,推动一批优质企业上市力争新培育年销售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0家,新增上市企业5家市经贸委、金融办分别牵头
16. 培育总部型企业,明确一批总部型企业开展试点,在镜湖新区、绍兴县柯桥、诸暨城西开发区等区域建设总部型企业集聚区健全总部型企业培育机制,集聚区建设全面推进市经贸委牵头
17. 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强企业技术(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鼓励企业研发首(台)套产品,推进装备成套化,推进企业参与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争创省级以上企业技术(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0家以上,开发省级以上首(台)套产品10只以上,省标准创新型企业5家以上,力争新产品产值率提高1个百分点市科技局、经贸委、质监局分别牵头
五、推进大项目18. 狠抓项目推进,实施重大项目建设“253”工程,同时全力优化投资结构,实施若干项目专项,提高转型升级类项目比重和设备、技术投入比重完成工业投资630亿元,力争实施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0只左右,5亿元以上项目50只左右,转型升级类项目投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设备、技术投入比重保持在60%以上市经贸委牵头,各县(市、区)、市直开发区(新区)负责实施
19. 狠抓项目引进,重点建立世界500强、央企国企对接机制,组织系列项目对接活动;紧盯市内骨干企业,健全跟踪、协调、责任机制,把优质项目留在本地发展力争引进外资8.4亿美元,内资60亿元市招商局牵头,各县(市、区)、市直开发区(新区)及市经贸委、国资委等部门负责实施
五、推进大项目20. 狠抓项目服务,健全领导联系、难题协调、督查通报、考核奖惩等制度,深化“一月一通报、一季一汇报”工作机制,加强项目申报工作每季度市县联动举办重大工业项目开工仪式,每半年召开产业投资工作现场会,组织2次大型银企对接活动市经贸委牵头,各县(市、区)、市直开发区(新区)负责实施
六、强化创新引领作用21. 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创新扶持,加强现代纺织等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创建工作,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全力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争取引进建设1家综合性科技平台,创建3家行业平台市科技局牵头,各县(市、区)、市直开发区(新区)共同实施
22. 加强管理创新,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推行精益化管理模式,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工业性行业协会的培育和建设完成年销售5亿元以上企业管理创新推进工作,培训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1000人左右市经贸委牵头
23. 全力推进市场创新,大力培育出口优势企业和出口品牌,鼓励企业赴境外设立经贸园区、营销公司等,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积极拓展内销市场,发展终端、高端及成套产品。推行品牌战略,加强区域品牌整体推介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内销产品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争创国家级品牌10只市经贸委、外经贸局分别牵头,市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配合
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24.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和“850工程”建设计划,加大重点行业中水回用及清洁生产工作完成循环经济年度目标任务市发改委牵头,市经贸委等部门配合
25. 强化节能减排,深入实施 “5+1”节能行动计划和“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以节能改造、绿色建筑、污染整治等为重点,强化集约发展倒逼作用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任务市经贸委、环保局分别牵头
26. 深化集约用地,深化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改革,鼓励企业通过厂房加层、老厂改造、内部整理以及建设标准厂房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投资强度和单位产出市国土局牵头
27. 推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品应用示范,编制完成新能源应用规划,制定政策意见,规划建设袍江新区太阳能光伏发电、绍兴县太阳能集热利用等应用示范基地,市区启动实施以LED照明、太阳能光伏照明等为重点的“绿色照明工程”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市区“绿色照明工程”全面推进市经贸委牵头,相关县(市、区)及市直开发区(新区)负责实施
八、加快产业整合和布局优化28. 探索区域联动发展,重点推进嵊新集约发展,袍江、新昌产业联动,以及滨海新城协作共建按要求全面推进市发改委牵头,相关县(市、区)及市直开发区(新区)、市财政局等部门共同实施
29.推进“三高一低”落后产能整治淘汰,建立健全落后产能淘汰机制和补偿机制,重点加大印染、化工、建材、热电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步伐转移和淘汰100项左右“三高一低”企业和项目,启动市区热电联产布局调整及整治提升工作市经贸委牵头,市环保局、安监局及各县(市、区)、市直开发区(新区)共同实施
30. 启动第二批市区二环线内工业企业“提转搬”工作,发展创意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市二环线转型办和搬迁办牵头
31. 推进印染产业整合提升试点,重点加大整治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优化布局,打造绍兴县滨海绿色印染区完成规划编制和政策制订,并全面启动绍兴县牵头,市经贸委、环保局等部门配合
32.推进精细化工产业整合提升试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打造上虞绿色高档精细化工区全面完成“863”循环经济项目,整合提升工作全面推进上虞市牵头,市环保局、安监局等部门配合
33. 推进黄酒产业整合提升试点,加快建设袍江新区黄酒工业园区和绍兴县湖塘黄酒产业园区,推进黄酒产业向鉴湖水系集中黄酒工业园区建设全面启动,抓好3只重大项目建设市经贸委牵头,绍兴县、袍江新区、黄酒集团负责实施
九、推进政府服务创新34. 推进“四减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民营经济“五放宽”改革,重点加快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和开发区运行机制创新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和开发区运行机制创新取得实质性成效市行政服务中心(审改办)牵头,市发改委、经贸委、财政局、工商局等配合
十、推进融资方式创新35. 探索建立企业化运作的联合产权交易所,促进产业资本有序流动发展。壮大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大力发展债券融资,探索成立再担保机构,构建形成较为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力争新增工业贷款余额达到320亿元,小额贷款公司4家,村镇银行1 家市金融办牵头,市发改委、经贸委、人民银行、银监局、公管办等部门配合
十一、推进人才培养创新36.实施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建立健全人才引进、使用、激励和培养机制,重点实施“330海外英才计划”。鼓励发展与我市重点产业密切相关的职业院校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产业职业院校及专业设置取得积极进展市人才办牵头,市人事局、教育局等部门配合
十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37.根据《绍兴市工业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所明确的重点领域,以解决工业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全力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力求取得阶段性成效市发改委牵头
十三、完善工作推进机制38.组织领导机构,成立领导小组,召开试点工作会议,市政府每季度听取情况汇报,每半年召开相关现场会,每年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工作汇报按计划推进实施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
39.制定工业转型升级配套政策,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我市试点工作的政策扶持和指导帮助按计划推进实施,工业转型升级配套政策意见在5月底前完成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
40.制定出台工业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考核办法,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强势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按计划推进实施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