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主攻方向,营造更加利于中小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环境,构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擎,以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为突破,以新能源、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为先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北京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
三、集约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按照我市的产业空间布局,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在综合产业功能区和专业特色园区形成上下游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
(一)引导中小企业向南北产业带集聚。以海淀区平原地区、昌平区南部地区为重点,发挥北部创新资源密集的优势,构筑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围绕中关村科学城的建设,大力发展高端研发和楼宇经济。有效整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为主体的城市南部产业空间资源,构筑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打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集群。
(二)引导中小企业向高端产业功能区集聚。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巩固和扩大“一区多园”格局,鼓励发展科技型、创意型的中小企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商务中心区和金融街,支持发展金融服务、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的中小企业。奥林匹克中心区,发展文化、体育、旅游、会展等中小企业。临空经济区,积极探索开展保税服务和离岸金融业务试点,集聚临空产业中小企业集群。
(三)引导中小企业向高端产业新区集聚。通州高端商务服务区,重点发展高端商务、康体医疗、文化传媒、会展培训等产业的中小企业。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整合首钢主厂区及周边石景山、门城地区资源,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高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的中小企业。丽泽金融商务区,引导金融信息咨询、文化金融、新兴金融机构及商务中小企业集聚。怀柔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大力发展会议休闲会展业、科技研发业、高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小企业。
四、绿色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利用
围绕“绿色北京”建设,通过资源节约利用和清洁生产,加快形成绿色生产体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
(一)鼓励中小企业节约利用资源。进一步落实《北京市开发区开展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促进中小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中小企业加大对资源的回收利用,促进中小企业节地、节能、节水、减排。
(二)引导中小企业加强全过程绿色管理。鼓励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从项目建设到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经营、销售服务的全过程绿色管理体系。鼓励企业在产品设计上融入绿色理念,倡导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鼓励企业对产品实行绿色包装。引导企业开展绿色标志认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