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北部乡镇建设成加工薯生产区 在距离加工园区相对较近,现有马铃薯加工企业辐射半径较短的围场镇、龙头山、道坝子、棋盘山、大唤起、哈里哈、新拔、张家湾、山湾子、三义永、姜家店、半截塔、下伙房、牌楼、燕格柏等乡镇重点建设以淀粉含量较高的“红皮”、“冀张薯8号”等品种为主的加工薯生产区。同时在具备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条件的御道口、牌楼、城子等乡镇建设以“夏波蒂”、“大西洋”等加工型品种为主的全粉及精深加工薯生产区。
(二)构筑马铃薯加工布局
科学规划马铃薯加工企业布局 依据种植区域布局,结合现有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现状,科学规划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布局,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规范或新建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结合马铃薯加工产品发展前景、市场需求及产业链发展要求,在半截塔---牌楼区域内建设马铃薯精深产品加工区。重点以世界500强企业为主要目标,引进国内外知名的食品加工企业在园区落地,开展马铃薯精深加工,提升马铃薯加工业规模和档次,引领全县马铃薯加工业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
(三)构筑马铃薯物流布局
建设集贮藏、市场、营销于一体的马铃薯物流园区 依据全县物流园区总体规划,在龙头山-道坝子-半截塔沿线加快建设集储藏、市场、营销于一体马铃薯产业物流园区。园区以马铃薯鲜薯及其制品交易为主。建成以市场交易、仓储物流、信息发布、价格形成、质量检测为主要内容的农副产品物流园区。物流园包括贮藏区、现货交易区、电子商务交易区、农资交易区、物流配送区及配套服务区六大功能区。采取交易、存储、配送、商业、居住、办公、休闲多功能混合互动模式,可为广大客商提供一个规模大、档次高、服务功能强、服务范围广的交易和服务平台。使之成为立足围场、连接内蒙和京津、服务华北、辐射全国的马铃薯物流集散地。
三、全力打造“五大中心”,全面提升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
1、打造种薯繁育供应中心 依托县马铃薯研究所,建设国家马铃薯种薯繁育中心。建成脱毒种薯繁育供应体系,到2020年生产微型脱毒种薯达到3亿粒。加强南方秋作用种薯的生产规模,建立各级种薯扩繁基地,逐步扩大基地规模,提高扩繁产量和质量,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到2020年年产一级种薯达到20万吨,可供种植面积100万亩。将围场建设成为全国种薯繁育供应中心。
2、打造马铃薯标准化示范中心 依托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和商品薯生产基地,建立围场马铃薯技术推广中心和信息发布平台,大力推进马铃薯标准化种植枝术。建设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繁育示范基地和商品薯标准化高产示范区,示范推广高产高效马铃薯栽培模式和技术。建立马铃薯质量安全体系,建成国家级马铃薯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积极开展生产基地认定、产品质量认证,努力打造绿色基地和名牌产品,逐步使围场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示范中心。
3、打造马铃薯产品集散中心 建设完善市场体系,积极推进马铃薯物流园建设,大力发展马铃薯及其制品物流配送、中介服务、电子商务、快递等新兴服务业,不断提升马铃薯物流园区在国内的竞争力和知名度,使围场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马铃薯物流集散地之一,成为辐射全国的马铃薯产品期货物流、冷链物流、高端物流等综合物流集散中心。以三级销售网络和物流园区为载体,建立马铃薯信息服务中心,向内延伸到乡镇与协会,向外延伸到终端市场和直销窗口,为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提供准确平台,提升围场马铃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