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的通知

  2.建立安全信息综合数据库。建立完善企业基础信息资料、安全监管制度建立执行情况、事故隐患排查情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情况、安全生产诚信企业创建和安全生产分类评估情况、企业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情况、化工及危险化学品等高危企业基础信息、安全生产专家、中介机构等安全生产综合数据库群,实现监管部门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担保业等主管部门安全生产信息互通共享。
  3.完善安全生产行政权力网上运行机制。以推进南通市行政审批网上权力公开运行和国家安监总局“金安工程”对接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安全生产行政权力运行的流程,明晰工作标准、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建立“权责明晰、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工作体制,推进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和执法规范化。
  4.建立现场移动安监执法系统。在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平台和行政审批网上权力公开运行的基础上,建立安监部门监管系统、企业内部监管系统和安监信息交互平台“三合一”系统,借助PDA、电子标签以及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实现监管作业信息化和网络化、安全执法标准化和规范化。
  (五)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工作体系
  1.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安全生产科技应用发展运行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检验检测机构、安全咨询中介机构和政府部门联动的安全生产科技推广应用体系。加大安全生产科研经费和力量的投入,引进、推广、消化、吸收适用的安全生产科技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以提高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监控能力、应急救援能力、事故分析处理能力、检验监测能力和对事故控制能力,为南通市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提供技术支撑。
  2.加快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和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驻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的科研资源优势,引进有影响的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扶植一批社会学术团体、安全咨询中介机构等非政府组织,为安全生产提供安全技术服务。加强安全生产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步伐。对安全生产与城市公共安全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实行科技攻关。
  3.加强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中介专业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提高安全咨询中介机构的水平和质量,强化专业服务机构对相关评价、鉴定结论承担法律责任的意识,促进安全咨询中介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规范化,基本形成市场化运作、诚信规范的社会学术团体、安全咨询中介机构的服务网络体系。
  4.加大高新技术在安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力度。应用先进的探测、传感技术,提高对灾变因素的监控能力和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应用新材料,改进安全装备的质量和安全性能,提高安全可靠性;充分利用各种功能性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提高安全防护用品的科技含量。促进高危行业企业加快提升安全装备水平。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工程车辆、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要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于2012年底全部完成,建立超载卸载系统。鼓励有条件的渔船、施工船安装自动识别系统,大型起重机械要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在修造船行业受限空间作业场所逐步按照自动化测爆仪。
  (六)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培训与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1.创建以全体市民为对象的开放式终身安全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及其部门的组织引导作用,制定全民安全教育计划,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防灾减灾及避险能力。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岗前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安全知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逐步建立由学校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企业教育和社会化宣传教育构成的全方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体系,实现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制度化。在中、小学开设安全教育课程,提高学生应对各类事故危险时的自救、互救能力。加强工会组织、新闻媒体、社团组织以及社区基层组织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和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作用。鼓励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安全生产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
  2.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机构的建设。加强安全培训机构建设,配置先进的教育培训设备,实现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的制度化,培训手段现代化。严格执行培训制度,落实培训责任,并依托驻通高校建立具有我市特色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生产操作、安全生产技能、安全生产人才(包括专科、本科、工程硕士)的教育培训体系,加快培养高危行业专业人才和生产一线急需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建立南通市安全生产考试中心,实现培考分离,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3.不断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将安全社区创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社区安全文化建设,建设一批安全社区示范区,扶持、引导和发展安全文化产业,推动安全文化的社会化和产业化;运用网络系统开展职工安全知识远程教育。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加强安全先进典型的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创新社区安全文化宣传教育手段,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社区居民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组建社区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营造全体市民关注安全、参与安全的社会氛围。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