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口岸管理执法部门要建立企业诚信系统和信誉评估体系,对进出口企业实行风险管理,根据不同企业的资信等级,采取不同的通关管理方式,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守法进出,对诚信守法企业给予更大的通关便利。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监督自律制、责任追究制和激励机制,打造诚信口岸。
五、强化领导,保障口岸大通关建设顺利推进
(一)切实加强对口岸大通关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口岸大通关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口岸大通关建设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口岸办,承担全市大通关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负责检查、指导、监督各级各部门大通关建设工作。各级政府、各开发园区以及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口岸大通关工作的领导,明确专人负责口岸大通关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要成立口岸综合管理机构,切实加强大通关工作。
(二)健全口岸大通关工作机制。全市口岸大通关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研究部署口岸大通关建设工作,遇有重大问题及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进行研究。市口岸大通关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调度和检查,每季度检查、督办、通报一次全市“大通关”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口岸相关单位的工作情况。建立健全口岸相关单位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协调解决口岸大通关建设中的有关问题。完善考核评估制度,建立健全对区县(市)、园区推进口岸大通关工作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三)推进文明共建。建立口岸联检单位文明创建考核评比机制,在全市口岸系统中开展共建文明口岸活动,通过组织开展评比表彰,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协调推进相关活动,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等举措,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推动全市口岸系统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
(四)加强信息统计。全市口岸系统及监管查验单位要建立健全信息员队伍,规范信息统计工作,建立信息定期报送制度,形成每年评比检查的长效机制,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支持。要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口径统一、基础数据共享的进出口业务统计协调机制,为口岸执法部门联动提供数据支持。
(五)强化队伍建设。加强口岸联检单位业务培训,提高政策法律水平和职业素养,努力建设一支作风优良、业务过硬、服务有力的口岸执法干部队伍。加强口岸及大通关专业政策宣传和培训,建设一支懂政策、熟流程、知市场、会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队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一批有经验有实绩的国际物流、国际贸易、国际会计、国际金融等专业高端人才,纳入全市人才引进工程计划,建立相应的人才库,以适应我市开放型经济率先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