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加强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扎实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和培养工作。
(二十六)做好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工作,组织开展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考试考核,把好人员准入关。
七、大力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水平
(二十七)加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深化重点病种研究,不断创新技术方法、解决临床难题。以基地建设为基础,探索建立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成果转化体系、人才支撑体系,推动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十八)着力改善中医药科技创新基础条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集成创新的力度,加强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攻关,提高对重大、疑难、传染性疾病防治的研究能力与水平,争取在重大项目、重大课题、重大奖项、重点平台上有新进步。
(二十九)推进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组织机制改革。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探索建立多方的投入机制和协同研究的组织模式。进一步完善专家咨询体系建设,发挥专家在战略指导、领域咨询、监督评议中的作用。
(三十)建设高水平的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和实验室,不断深化内涵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发挥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
(三十一)认真做好各类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重点是重大项目的实施,保证项目研究质量和实施效果。充分发挥行业管理部门的作用,在项目筛选和组织实施上,要体现行业发展的要求。
八、巩固加强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工作
(三十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室建设。继续开展江苏省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创建工作,以点带面,典型示范,提高农村特色专科专病建设。
(三十三)深入开展国家和省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强化政府发展中医药的责任,建立基层中医药发展机制,整体推动基层中医药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强化创建力度,在县、区创建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地级市的创建工作,实现中医药工作由点到块、由块到面、由面到整体全面发展。
(三十四)积极推动中医药“三进”工作。主动适应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加强中医药参与慢性病防治和健康咨询工作,着力推进中医药主动服务,便民服务,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作用。
(三十五)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培训基地建设。建立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推广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