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扶贫工作扎实有效。全市8623名城镇残疾人实现就业,农村有14992名残疾人发展种养殖业,为6850名残疾人提供免费培训服务。开展整村推进残疾人脱贫工作,扶持183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发展种养业。参加广东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成绩优异,连续两届获得优秀组织奖;在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上,获得1个第一和1个第二名。
文体工作保持全省前列水平。参加广东省第五、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分别获团体总分第六、第七名。我市在北京残奥会和广州亚残运会上分别获得1金1银1铜及1金1铜的优异成绩,实现零的突破。参加全省第七届残疾人文艺汇演,获得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创历届最好成绩。
(三)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更加优化
江门市残疾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投入使用。2006年、2009年、2010年市残联被省残联评为信息报送工作先进单位。无障碍设施建设被列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重点项目,市区公共建筑物和所有主次干道人行道实施无障碍改造,首设盲人阅览室、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助残”氛围日益浓厚,涌现出了一批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四青年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的残疾人自强模范。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残疾人工作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如残疾人日益增长的保障、服务需求与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城乡和地区之间残疾人事业发展还不平衡,农村残疾人工作还相当薄弱,基层残疾人组织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仍然有待加强;经费不足制约了一些地方残疾人工作的开展等等,需要我们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期间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幸福江门”目标,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建立健全完善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均等化,拓展公共服务平台,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残疾人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参与社会与发展状况显著改善。
--建立覆盖城乡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基本框架,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完善残疾人事业政策体系,依法保障残疾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加强残疾人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残疾人事业科技和信息化水平。
--系统开展残疾预防,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
--弘扬人道主义思想,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三)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发挥主导作用,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统筹考虑,同时广泛动员、引导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坚持政策扶持、市场推动。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对残疾人事业给予扶持,按照普惠与特惠、一般性制度安排与专项制度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将残疾人作为重点对象纳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同时,着力研究制定针对残疾人特殊困难和需求的专项社会保障政策措施,同时发挥市场机制对残疾人事业的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