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土地、水资源集约利用。配合市国土资源局规范贺兰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高了土地利用水平,保护了生态环境;指导6家企业完成节水技改,配合市建设局推进建筑节能改造,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按照循环经济要求改造服务行业,对控煤区内的锅炉实施关停或煤改气。
――“两型”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成功创建“两型”机关16家,表彰授牌“两型学校”12所、“两型家庭”10户,3家环境友好型企业通过复审。使“两型社会”建设理念得到实质性提升,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绿色环境的新期待,实现了环境与资源同步推进、整体提高。
(二)突出重点,多措并举推进污染减排。把污染减排作为推动环保工作的抓手,不断强化责任考核,加大监督检查,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得到落实。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书》,层层签订责任书,将污染减排目标逐一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和重点企业。坚持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做到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市政府召开3次专题会议,通报2011年全市污染减排进展情况,研究部署“十二五”及2011年污染减排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各县(市)区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具体责任。严格目标责任考核问责,确保了减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严把项目入口关。简化项目审批事项,优化项目审批流程,为有利于保民生、保增长的循环、低碳、绿色产业项目打造“绿色通道”。共审批建设项目379个,发放排污许可证1518个。坚持“工业入园、居住入区、产业聚集”,拒绝高污染项目进入,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均未予环评审批,全年调整项目7个、未批项目13个,环评执行率达到100%。
――工程减排成效显著。8个重点工程减排项目建成投运。紫荆花纸业废水深度治理工程建成投运,银川市第五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美洁纸业废水深度治理升级改造工程正进行进水调试,伊品生物脱硫升级改造工程进入调试阶段,永宁县污水处理厂、西夏热电、银川热电脱硫项目稳定运行。
――结构减排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污染减排倒逼机制作用,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2家,实现淘汰味精产能1.5万吨、造纸产能0.8万吨、平板玻璃产能64万吨。
――强化清洁生产审核。严格检查并督促清洁生产审核企业落实中/高费方案,伊品生物等10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投入资金1.12亿元,实施中/高费方案31个。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