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租赁:企业投资建设圈舍、场地等小区基础设施,以合同方式租赁给养殖户发展畜牧业生产,并按租赁合同向养殖户合理收取基础设施使用租金。
(三)股份合作:企业与养殖户、养殖户与养殖户联合投资建设养殖小区,以股份形式共同经营,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共同享有销售产品的收益分配。
(四)铁畜制:企业或养殖大户在小区兴办"托牛所(场)",将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奶牛集中起来,按以牛定价、合理分配即"铁畜制"的形式承包经营,以促进奶牛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
(五)合作社:农户以共同利益为纽带,自愿组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合作与契约等方式,与乳品加工企业建立购销关系。合作社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小区组成。
三、奶源基地(小区)建设标准
(一)每个基地(小区)一般应按500-1000头的奶牛饲养规模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二)基地(小区)建设既要便于企业集中进行鲜奶收购和运输,又要符合动物疫病控制的要求。选址应距交通干线和居民区500米以上,周围要有围墙、栅栏等隔离设施,交通入口必须建设消毒池等防护设施。
(三)基地(小区)内奶牛饲养圈舍以及库房、青贮池、挤奶厅、贮粪场、隔离圈等配套设施必须统一进行规划设计,统一建设,并配套完善,做到合理布局,整齐划一。
(四)基地(小区)内应保留相对空余的机动场地,院落、道路做到绿化、硬化和净化,保持清洁卫生,绿地面积应达到20%以上。
(五)基地(小区)应严格按照工业化生产的要求,统一配种改良,统一防疫检疫,统一饲料配方,统一饲养管理模式,实行鲜奶标准化生产。
四、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奶源基地(小区)建设
(一)大力培育建设奶业小区。各级政府要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实行宏观调控和企业资金注入等多元化投资形式,把分散、小规模经营的奶牛逐步集中到小区,并按照"四统一分一集中"(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服务、分户喂养、集中挤奶)的原则,实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以产业化带动奶业小区建设。小区建设要打破行政区域、企业、行业界限,实行全方位的招投标制度,形成多元化投资、融合型发展的格局。
(二)全面推进奶牛生产规范化管理。畜牧、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要研究制定鲜奶质量地方标准。依法加强奶产业链中防疫、饲料安全、奶产品质量及卫生安全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努力推进优质、无公害牛奶生产。各企业要依据鲜奶标准制定收购基础价,在此基础上测定鲜奶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实行优质优价,并鼓励各企业生产无抗生素鲜奶及其乳制品。
(三)发展行业协会,协调农企利益关系。积极支持企业和奶农建立行业协会,引导协会以自我服务为目的,增强服务能力,扩大服务领域,通过协会协调生产者与企业及社会各方面的关系,提高企业和奶农的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奶业产业化经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