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安全生产防控工作体系建设
完善公共安全防控体系。以食品、交通、建筑、医疗、消防、水利、化工、地质、电力、环境等十大行业领域为重点加强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强化安全工作基础,推进公共安全防范的科学化、信息化、社会化和标准化,用5年的时间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培训教育体系,应急救援体系、投入保障体系,形成有效的工作运转和公共安全群防群控的机制,防止重特大事故,减少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努力实现公共安全的持续好转。
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健全完善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严格查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依法关闭、取缔一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鼓励企业参与意外伤害等商业保险,加大伤亡人员的赔付额度,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自我改进,全面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强化建设项目《三同时》。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进一步将企业安全设施核准审批落到实处,加强建设项目的日常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审批、监管责任。
完善重大安全隐患管理制度。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重点加强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消防、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水上交通、水利设施、特种设备等高危行业领域和人员密集场所的隐患排查治理。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开展定期、专项监督检查,切实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考核。
(三)加强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管理
1.道路交通:进一步完善道路安保措施,强化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标牌,在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路段增设限速标志和警示标志,施划减速标线和减速带,全市每年完成波形防护栏等防护设施应达3万米以上;加大对交通运输客运企业的管理,严厉打击交通运输企业非法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认真落实客运驾驶员安全行为规范,建立客运车辆、危化品运输车辆、校车驾驶员淘汰机制,从源头上强化管理力度;以营运车辆、校车、危险化学品运输等车辆为重点,先期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汽车行驶记录仪(gps),并逐步推广到其他运输车辆,实现车辆运行信息、动态监管;强化道路建设与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制度;切实加强私家车辆、摩托车、农用车安全管理,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切实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完善农村道路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车辆和安全工作台账,全方位做好挂牌入户、驾驶培训、年审检测、维修报废等工作,并把对农村道路的监管列入区(县)、乡(镇)两级政府年度考核指标。
|